close

其實第一次試吃韓式泡菜,印象很糟糕。那是古早大學時期僑生同學會辦的園遊會,韓國來的學生穿著整套傳統服裝,讓日光大道上川流的無聊大學生試吃韓式泡菜。

雖然手中已經抓了幾串馬來西亞僑生室友熱情贊助的沙嗲肉串,但嘴饞愛吃不怕出事的我還是義不容辭。抱持著捨我其誰的心態,衝也要衝進去吃吃看。記得他們好像標榜手工自製口味地道,切菜正妹手裡的菜刀似乎不太靈光,看她使盡吃奶的力氣剁下去才剁出幾塊紅撲撲的大白菜。

可是坦白講,第一眼看見那韓式泡菜時,心涼了一半。那是怎麼回事呢?正紅色的辣椒粉膏狀似地敷在白菜莖上,按壓著白菜的纖纖玉手也沾染了那泥狀似的辣椒粉,而且瀰漫著一股不太清爽的氣味。醃過的白菜莖疲軟無力,我明知那是鹽下的工夫,但心裡就是一整個彆扭。

但沒試過永遠都不知道結果啊!

我張嘴把牙籤上的白菜吞下去。泥狀辣椒粉在口中泛出粉粉的口感,一種很溫吞的辣味,糊狀地從舌尖滑入食道。咬了幾下後,吞了下去,然後我以仰式遊離了那人潮,繼續咬著手中的沙嗲肉串。

時光冉冉而過,我沒碰過韓式泡菜。

就職後,東區SOGO超級市場是我偶爾瞎逛的所在,特別是有試吃阿姨時,就可以看見我的身影,一個阿姨就在那兒吆喝著進口的韓式泡菜,有韮菜小黃瓜,韓式泡菜,不死心的我便上前接了一根叉了白菜的牙籤。

還沒入口,一股爽利的酸味便飄入鼻腔,還帶著辣椒粉的香氣,一進嘴巴,酸味辣味鹹味通通完美到了極點!韮菜小黃瓜裡似乎因為有小魚乾而多了一股腥味。

試了一口就知道我喜歡這個調味方式。但是價格不便宜,左思右想,後來我買了韮菜小黃瓜回家,因為這個口味比較特別。它的辣度其實會讓我的眼淚飆出來,但是它的酸又非常開胃,就會讓人一口一口地接下去。

從此我才明白,好吃的韓式泡菜其實不輸給帶微甜的廣東泡菜與醃漬物啊!

於是《敬妻》這個品牌便多了我對它的雛鳥情結。但是當時只有SOGO才看得到,大家也知道百貨公司的價格是那麼的可怕,所以我也只能在心裡默默懷念它。

後來,需要自行下廚煮食,想試試在料理東西軍中看過的泡菜豬肉,所以拎著錢包到頂好超市找找,有款大家都熱愛的《宗家》牌韓式泡菜。在冷藏櫃裡看了半天,赫然發現架上除了宗家外還有許多不同的牌子,但以前的記憶告訴我,如果亂選,會有很糟糕的下場。

當時本來要拿宗家牌的白菜,但有另一家在特價,所以我就拿了一包回家,是《正安》牌的韓式泡菜。

打開來一聞,哇靠!我賭對了欸!辣酸兩種味道混合一塊,突然間就口水直流,而相較於敬妻有點尖銳的氣味,正安多了一股圓潤的厚度。而它的辣度不至於讓我飆出淚來。其實大概也跟味覺退化有關吧。

所以我生平第一回的泡菜豬肉,大成功。不單熱炒好吃,連拿來配菜也好吃。而它另一款韓式蘿葡也好吃,酸辣都有滲進蘿葡塊裡,但同時又不失蘿葡的脆。忍不住要給它一個GJ﹝GOOD JOB﹞。

後來吃完後,換宗家牌特價,又換了宗家牌的白菜。一打開後,衝出一陣尖銳的氣味,很明顯的酸與辣並不平衡,感覺上似乎醱酵得不夠,所以嚐起來的厚度不足,拿來配菜覺得勁頭不足,炒肉片酸度香味都不夠,只好拿白醋倒下去自己調整。酸度不足的韓式泡菜真的有點乏力,沒有那種直衝味蕾的感動。

所以宗家對我來說,真的有些失望。

而前些日子,我發現,在頂好超市裡,我可以同時看見《敬妻》、《正安》、《宗家》三牌並列架上。同時加上其他副牌韓式泡菜。

只是,開封後的韓式泡菜,它醱酵的味道會對冰箱帶來極大的困擾,沒封好,整個冰箱都是泡菜味,雖然泡菜好吃,但味道不能說是心曠神怡啊!

難聽一點是:臭。冰箱打開後飄出來的氣味至少要三秒後才會飄散。

所以我自己的排名順序:正安→敬妻→宗家

韓式泡菜豬肉

豬肉片:想吃的量

調味料:看個人。我自己是不再外加。

先熱油鍋,小火將豬肉炒熟。我家的母親大人說小火炒肉,肉比較不容易過老,然後再加入韓式泡菜拌炒,讓泡菜汁裹上豬肉,讓味道滲進去。

這個步驟不需要太久,免得肉太老,我不喜歡炒太久也怕白菜太軟。然後就可以起鍋了。

只是後來我換了另一種方式,一部分先下鍋和肉片拌炒,讓整體味道統合在一塊,然後起鍋前,再下一部分的泡菜,翻幾下就起鍋,這樣子我的肉片入了味,同時也可以享受泡菜的脆度。

一舉兩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el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